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扬科启航 421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月均下降0.1个百分点。

如何解读宏观经济走势下的就业数据?民营与国有部门的就业潜力有何结构性变化?当前经济形势下劳动纠纷争议走势如何?

近日,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北京举办“2024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

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经济与就业形势、政府债务空间、民营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而系统的讨论。

经济与就业形势整体向好但基础尚待夯实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较上年同期增长5.3%,增速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超过市场的普遍预期。

与会专家对此给予了审慎乐观的解读,认为我国经济整体上呈现趋稳向好的势头。尤其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稳增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累计增长4.5%,较去年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长17.8%;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4%,较1-2月份和上年12月份分别加快1.0个、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与会学者也明确指出,一些重要宏观指标改善幅度不够大,我国经济持续改善的基础并不稳固。

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增长放缓。

物价方面,3月份,CPI环比下降1.0%,终止了连续3个月的上涨势头。

就业方面,虽然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上年同期和上月均有所回落,但大多数与会专家表示压力依然较大。

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基数庞大,且就业市场越来越向城镇集中,5.2%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然偏高。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要想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失业率应尽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有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较为理想。

另一方面,重点人群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在继续积聚。3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3%,虽与今年2月份基本持平,但较去年12月份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7.2%,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自该指标公布以来连续第3个月出现上升。

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与会专家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对于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至关重要。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集中在民营经济部门。

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截至2022年底,国有单位吸纳就业5612万人,过去20年累计减少了1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量的比重从2004年的25%降到了12%;私营企业和个体吸纳就业2.95亿人,累计增加了2.4亿人,占城镇就业总量的比重从20%上升至60%。

不仅如此,民营经济还具有更强的就业创造能力,是岗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经济部门。

据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课题组测算,每新开设一家小微企业,将新创造3.4个就业岗位;每新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国有企业需要投入300-500万元,非国有大型企业需要投入50-70万元,而小微企业仅需要投入不到5万元。

与会专家进一步指出,过去两、三年,国有企业在稳增长稳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工需求整体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难主要在于民营企业经营难,活力不足,岗位创造能力下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阳表示,当前中小企业用工需求不振,青年群体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从最新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中小企业市场活跃度虽然有所提升,但从业人员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3月份,小型制造企业从业人员指数仅为47.6,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较制造业整体水平还低0.3个百分点。

一般而言,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就会影响用工需求。与会专家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破除不合理的限制,增强投资支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民营经济就业质量和劳动纠纷化解能力仍待提升

相比国有经济部门,民营经济部门就业质量偏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民营企业(不包括上市公司)雇员年平均工资约6.5万元,仅相当于国有单位的一半,且存在加班费未合理发放甚至拖欠工资的现象。

民营企业违规灵活用工现象仍普遍存在,其中平台企业的表现与其市场地位尤其不相称。与会学者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发现,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中,大多数企业使用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的员工比例超过50%。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民营部门的就业质量与青年就业期待之间有较大差距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就业质量不高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法律执行不到位,争议易发多发。近些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教培等行业调整,民营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加之小微企业占比较大,自身纠纷化解能力不足,劳动纠纷案件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2023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总数达到162.9万件,较上年上升了10.6%。从企业性质来看,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与民营企业的占比基本一致,大约占八成左右。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六个民营经济大省(市)案件总量大约占全国案件总量的一半左右。从争议类型来看,解除就业合同与劳动报酬争议案件总量更大,社会保险和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增长更快,竞业限制争议近期成为舆论热点。

提升民营部门就业质量,既有助于增进劳动者福利,又可有效化解劳动纠纷,还有助于缓解青年就业压力。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人口和就业研究室主任张冰子看来,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企业、政府一起相向努力。其中,民营企业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增强规范用工意识,破除企业发展与员工福利对立的迷思,充分认识到创造高质量就业是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必然要求。相对于传统企业,新业态平台类企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应该且有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对政府而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并确保有效执行,帮助企业分担诸如生育等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成本,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避免谁提供高就业质量谁吃亏的现象。

棉田集团董事局主席马涛则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法律、政策和社会资源等多个因素,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冒进和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