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内跌价1/4 生猪养殖短期利空长期看好

扬科启航 34965

年关将近,有腌腊习俗的两湖等地已经早早地开始买猪肉灌腊肠、拍三鲜、腌腊肉、囤年货。不少消费者开心地发现,卖场里的猪肉价格自11月以来已经接连下降。但养殖户却有点烦。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的价格自10月下旬开始陆续下跌,由10月24日的28.53元/公斤跌至如今的17.51元/公斤,已经跌至平均17元/公斤左右的成本价附近。

猪价短期内快速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后续还会继续下跌吗?专家分析认为,12月的集中出栏、疫情、消费疲软等原因,导致供需失衡,猪价短期内快速下跌。预计“双节”前生猪价格会有小幅修复。整体来看,生猪养殖短期利空,但长期仍利好。

两周内跌价6元/公斤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生猪价格尤其在12月7日至今出现较快下跌,由当天的23.57元/公斤跌至如今的17.51元/公斤,两周内跌幅高达25.71%。

生猪价格反映到猪肉市场,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49周(即2022年12月12日-16日,以下简称“本周”),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5.76元,环比下跌11.1%。

具体到地区,东北地区猪肉本周跌幅明显,周均价为每公斤24.19元,环比下跌13.4%,同比上涨16%,较上周收窄17.6个百分点。

“因为猪肉价格比去年高,去年我们家灌香肠买了60多斤五花肉,今年只买了40多斤。”家住湖北省随州市的邓泽琴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较于11月初21元/斤的市场价,最近几天批发市场上的五花肉已经回落到15.5-16.5元/斤,和往年同期相比,去年年底的猪肉价最便宜,大概在14.5元/斤,前年猪肉价要比今年高一些。”

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近日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并表示将继续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必要时采取收储等储备调节措施,促进生猪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根据往年经验,生猪价格在元旦和春节两节前一般会出现季节性反弹。如果出现极端价格涨跌情况,国家发改委一般会通过收储、放储等方式稳定市场,保供稳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说。

供需短期失衡

为何今年生猪价格在短期内如此快速下跌?朱增勇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这主要是由短期内供给增幅超过消费导致的。

“从供给端看,二次育肥的大猪在11月已经出栏一部分,11月生猪出栏量明显环比上升。进入12月中上旬,出栏量开始激增至高于去年同期。”朱增勇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按照企业每年的销售计划,12月本身就是完成全年任务的出栏高峰期;另一方面,就散户来看,猪价在今年11月、12月没有出现预期的季节性上涨,反而开始快速下跌,不少养殖户恐慌性出售。两者共同导致了生猪供给短期内快速增加。”

从消费端来看,短期内的消费呈现反季节性的疲软。“原本每年的12月因临近元旦、春节,消费会出现季节性增加。但今年由于防疫措施的优化,尤其是北方地区,大部分消费者居家抗疫,外出活动明显减少,消费端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需求偏弱情况。”朱增勇指出,“另外由于北方地区受近期疫情影响,活猪调出下降,部分屠宰场、零售市场也受到影响,南方市场由此减少了对北方产区的收购,本地消费支撑不足,也导致北方部分产区如辽宁、黑龙江等地的生猪价格出现短期内超跌情况。”

猪价短期快速下跌反映到养殖端,广东一位生猪养殖业内从业人员李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几乎跌至养殖成本价附近,养户出栏积极性不高,部分养殖户开始延长二次育肥时间。

李先生提到的二次育肥,是指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户购买已经出栏的、标准体重的猪(一般在110-120公斤/只)再养到更大(150-180公斤)后售卖。“当下盈利低,部分养殖户二次育肥的猪不愿卖,可能会继续压栏,养到260公斤甚至300公斤再卖。”李先生说。

“双节”前或“修复”

就李先生提到的养殖成本和盈利空间而言,朱增勇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今年因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高涨,生猪养殖成本平均在17元左右/公斤,相较于去年的16元左右/公斤提高了1元,生猪价格全年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大概平均在19-19.5元左右/公斤,换算下来今年一头120公斤标重的猪大概有300元左右的盈利空间。

“300元左右的盈利算是正常的状态。”朱增勇评价,“在2018年之前,如果按照四年一个周期来算的话,一头猪的盈利大概在200元左右,但现在养殖的成本提升,包括面临的市场风险、疫病风险比以前更大,所以300元左右的这种盈利,算是一个正常状态。”

展望后市,受访者一致认为,对养殖端来说,短期利空,但长期整体利好,“双节”前大概率还会有季节性温和反弹,但主要是对当前过快下跌的市场修复,并不会大幅反弹。

“随着后期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尤其北方第一波疫情逐渐结束以后,消费就会有所提振,所以后续猪价大概率会有温和的季节性反弹,但养殖户不要对反弹高度和时间过于乐观。”朱增勇说。

就消费者更为关心的猪肉行情来看,他认为一般生猪价格在一周左右会传导到猪肉端,同时传导具有不对称性,跌慢涨快,猪肉整体涨跌幅度会小于生猪价格,且涨价传导快,跌价传导慢,“目前全国猪肉价格在消费端平均约34元/公斤,预计双节前会继续回落到消费者比较能接受的价位,也就是30元/公斤左右”。

对于后续养殖安排,朱增勇建议,“当下来看,一是养殖户不要恐慌性销售,这样会放大踩踏效应;二是冬季呼吸疾病高发,建议做好冬疫病防护;三是建议投机性二次育肥,按照正常经营节奏安排出栏。遥望2023年,生猪供给和价格都会比较稳定,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会带动猪价向好发展,养殖户大概都能保持行业正常盈利”。

另外,国家发改委12月21日推文指出,“专家建议猪肉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库存,扩大市场需求”,即建议加工企业收购生猪、宰好后囤库存,由此可在养殖端和消费端中间形成缓冲,共同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