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晓涛出任联席CEO,看平安集团中西合璧、土洋并重的用人之道

扬科启航 25560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音 频丨点击小程序边听边看

  业界曾有流行语: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业要发生什么,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这句话其实也可以改成:

  如果你想知道马明哲要做什么,就去看看他正在找什么人,用什么人。

  9月27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公告表示:

  聘任郭晓涛出任联席首席执行官,自公告之日起生效。陈心颖女士因个人及家庭原因辞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常务副总经理,将继续履行上述高级管理人员职务至2023年12月31日,并将继续出任公司董事。

  据了解,陈心颖的家人都在新加坡,长达十年跨国奔波,离任应在市场预期之中。业内专家评价,陈心颖的离任应属正常的人才流动。

  平安善于且正以组织与人力变革为契机,做进一步的战略深化、内功修炼,夯实未来新十年的发展根基。结合超预期的2023中报业绩来看,平安目前也已走出周期压力,开启了新一轮成长。

  常被称为"金融业黄埔军校"的中国平安,一直是组织与人才创新发展的行业典范。其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人才团队,可谓海纳百川、群英荟萃、蔚为大观;其开放包容、"中西结合、土洋并重"的用人之道亦为中国本土公司所罕见。

  它有从外部引进,在内部历练后扛起重担的业界翘楚。

  这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化、外脑战略,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前任平安集团联席CEO姚波,他是北美精算师,于2001年加入平安,22年间从财务企划条线做起直至进入核心高管行列;本次辞任的陈心颖,加入平安前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等职,10年间逐步成为行业闻名的"打工女皇";现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的蔡方方,入职平安前曾任职英国标准管理认证体系公司,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以及曾任罗兰贝格合伙人等职,现任集团副总经理的付欣等,都是外部选聘再内部赛马,予以重任。

  它有从公司基层岗位成长起来,久经考验的老将新秀。

  如,拥有全金融条线经验,丰富的前中后台实践,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专业型、复合型金融干部,集团现任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1988年就加入平安的"创业元老",亲历、参与并见证平安从产险业务开始发展壮大的平安产险董事长孙建平;去年刚被提拔为集团CFO,精算专业毕业即加入平安,内部培养25年的女将张智淳。

  它还有直接引人,起步就是业务线担纲者的"空降兵"。

  如,从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空降,当年起步就是平安人寿董事长的"亚洲保险教父"梁家驹;曾任花旗银行多国业务一把手,直接空降为平安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此后出任平安银行(000001)首任行长的理查德;金融圈老将冀光恒,先后在工商银行(601398)、浦发银行(600000)担任要职,2020年出任陆金所董事长,今年6月起担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曾担任中国太保(601601)首席投资官的邓斌,于2022年加盟平安,直接掌管投资条线。

  这些知名大咖也是推动平安战略演进的一极重要力量。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平安掌舵人马明哲独到的用人之道,他是 "平安天团的领导者",也可谓是平安的第一HR。

  平安是深圳设立特区后的首批市场化企业之一。

  首批市场化企业,意味着一起步就必须自己找活儿干,找饭吃。活儿是人干出来的,平安成立后,马明哲用心最多的除了规划未来,就是找人一起实现未来。

  

  

  他早年在用人上最重要的名言就是"过桥论"和"猫论"。

  所谓"过桥论",就是说摸着石头过河固然是好,但如果河上有桥,我们付一笔过桥费就能快速通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避免摸石头的过程中不小心踏入深渊的风险。

  所谓"猫论",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洋猫、土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桥和猫,其实都可以看作人才。两论体现了平安高层独特的用人理念。

  平安是最早到国际上"觅才",吸纳外界的人才和经验,升维自身事业发展的中国企业之一,而且有着“没有平安挖不到的人”之美誉。???

  不断请"外人"过桥的同时,平安也同样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任用。马明哲在著作《平安心语》解释"空降兵"人才时,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用他们来培养本土人才――

  "通过传帮带、轮岗等多种方式,把我们的重点培养人才交给他们来带,最终带动本土人才的成长。"

  2010年6月,已是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的梁家驹转为集团首席顾问,1992年毕业即进入平安,先后出任过平安产险副总经理、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财务总监、平安产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的任汇川,接替了梁家驹的职位。而承担着传帮带角色的梁,带出来的不仅有任汇川,还有后来成为友邦全球CEO的李源祥。

  如今,已在平安效力十年、实现职业跨越的陈心颖卸任联席CEO,接替她的,是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在平安业务前线历练过的平安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郭晓涛。

  从过往履历来看,郭晓涛曾担任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等职务,拥有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士学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9年9月,郭晓涛加入平安集团,历任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集团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牵头推动产险全面数字化转型,集团人力资源经营改革及制度化建设等重要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何选择郭晓涛接替陈心颖?这又与平安未来的战略息息相关。

  有接近平安的人士透露,目前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正在持续深化,尤其是医疗健康和居家养老创新体系的建设,这些领域在全球都是"无人区",没有先例可循。

  郭晓涛拥有大型金融、医疗集团战略转型升级、数字化运营及改革、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平安的战略需求高度匹配。

  郭晓涛将全身心投入医疗和养老的创新项目中,整合相关业务板块、多家成员公司的战略协同与紧密合作,以期最终完成医疗养老板块的战略布局落地。

  而且,郭晓涛正处当打之年,在内部被认为极具战略规划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组织推动能力,他担任联席CEO这一核心职务,有助于全面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战略的落地,让医疗和养老成为持续、坚实的增长点。

  业界曾有流行语: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业要发生什么,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这句话其实也可以改成:如果你想知道马明哲要做什么,就去看看他正在找什么人,用什么人。

  郭晓涛的拔擢、就任,再度体现了这一点。

  开放、包容的人才观念,海纳百川地从国内外、业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又高度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和造就,形成本土人才和外籍高管交相辉映,共同促进成长,是平安用人风格上的鲜明特征。

  空降兵方面,最多的时候,曾有媒体报道说,平安的153名高管中有62名空降兵,来自麦肯锡、高盛、汇丰、花旗这样的公司,国籍也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巴西、韩国等。

  尽管一直不遗余力地走国际化人才路线,但在平安看来,人才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外籍人才带来理念、经验,本土人才迅速成长,使平安的人才梯队更有层次和深度,保证了平安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平安的高管团队,呈现出中西结合、"土洋"并重的特点。

  曾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的王利平称,平安的高管都是"赛马制"人才机制中"PK"出来的,其实不在于是本土还是外籍人才。只要其能够融入平安文化体系,专业创造价值,便能在包容的土壤中成长,充分施展才华。

  如新上任的两员大将,联席CEO郭晓涛与平安集团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孙建平,一个长期在国际顶级咨询公司任职,具备深厚的金融业、医疗业变革经历,在战略转型升级、数字化改革、科技创新等领域经验丰富;一个是公司"创业元老",从保险业务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拥有精湛的保险业务水平,在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方面也成绩斐然。

  还如两位新晋女将,首席运营官付欣与CFO张智淳,前者来自顶级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是金融、科技、医疗等行业的精锐战略型人才;后者是加入平安25年,深耕财务、企划条线的专业"老将"。

  再如,集团副总经理蔡方方、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集团合规负责人张小璐,他们都拥有国际、国内双重从业经验,形成了对金融行业、对平安业务发展的独到眼光,是内控、投资、合规方面的专家,共同发力平安的中后场战线,为平安的长期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无论中西,不分"土""洋",不管是外部引进还是本土培养,在平安都一视同仁地培育和选拔,予以充分授权,包括相应的职位、薪酬以及配合其开展工作的资源。

  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让平安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格局,建立了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制度、标准和流程,并以此为引领,从产险公司发展到综合性金控集团,再到"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走出全球都无先例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新范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为人如此,企业经营也如此。

  从平安成立起,平安就致力于制度建设与文化养成,并以此塑造人、约束人、培养人,马明哲经常讲的名言是"把制度建立在流程上,把流程建立在系统上,制度的执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他坚持法第一、理第二、情第三的文化,以制度和文化培植组织健康生长且使命必达的环境和土壤。

  充分授权的另一面,是对团队制度、文化、目标的高度服从;不拘一格的另一面,是明确的业绩导向与赛马机制;

  请人帮忙过河的另一面,是马明哲把自己都定义为"打工人"并且公开强调,"平安不会因为任何人停下脚步","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这让平安在开放包容之下有严明,也让平安高管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高能低,能出能进,让平安的每个人都重要,只要在其岗,就能胜其职;每个人也都时刻有危机感,任何人的变动,都不会让组织停下前进的脚步。

  高管持续变阵,公司却开启新成长,也就是得益于此。

  平安对人才的造就,远不只体现在高管团队之中。平安始终加持着普通员工的成长。早在2006年,平安就在深圳观澜湖成立被称为"中国最美企业大学"的平安金融管理学院,至今每年投入数十亿元支持内部人才培训。

  最近几年,平安更以寿险、大健康养老业务为核心,致力成为"创业者"的平台,让保险代理人等相关业务的员工,变成与平安共同经营事业的伙伴,马明哲甚至还面向优秀代理人和业务员感言:

  每一位和他同时代的平安人都是平安的创始人,公司的伟大,是因为每一个平安创业者的伟大。

  如今,平安仍是行业最具人才吸引力的企业之一。在诸如《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等国内外相关评选中,平安也长期位居榜单前列。

  从"没有挖不到的人"到"全球最佳雇主",平安始终坚信人的力量,与优秀人才心心相惜,源源不断地吸引精兵良将,成为平安基业长青的活力源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