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净潮”后的疤痕效应如何应对?理财资金入市如何破局?南财理财通第七期策略会成功举办!

扬科启航 56263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21世纪经济报道 薛茹云 上海报道 

走过三季度,银行理财逐渐走出“破净潮”的阴影,三季度末理财总规模较上半年末有所回升。从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多家理财公司规模回升趋势明显。截至2023年三季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26.08万亿元,季度环比提升约2.92%。

尽管规模略有增加,市场的低风险偏好还未改变。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依旧“稳”字当头,低波稳健策略占据主流。

11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成功举办了第七期策略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首席产品官王芳艳代表主办方致辞。在以“洞察理财市场变化,探究理财发展趋势”的主题圆桌论坛上,平安理财首席产品官刘凯、招银理财首席产品官郑福湘、中银理财副总裁戴赜、信银理财副总裁孙建、南银理财副总经理朱行保等多位理财公司高管嘉宾与投资者现身分享了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渠道和市场的相关思考和实践经验。

在本次策略会中,南财理财通负责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汤懿兰重磅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从行业宏观方向及产品微观方面结合案例全方位分析理财产品三季度运作表现,根据南财理财通理财独家大数据监测结果,发布银行理财产品三季度的收益、风险、规模等排名。

市场心态逐渐走向成熟,理财正在获得更多投资人的信赖

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监测,受9月债市调整影响,三季度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落,破净率有所上升。此外,接近20%的存续产品三季度收益告负,中长期限封闭式到期产品达标率较低。

平安理财首席产品官刘凯表示,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到期达标率变化以及规模的变化是正常现象。资管新规之前,理财客群习惯于理财产品“所见即所得”。资管新规后,市场波动下客户风险偏好逐渐出现分层,市场心态逐渐走向成熟。投资者和市场对今年三季度波动行情的关注程度,与对去年四季度波动的关注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问题可以平常心看待。

南银理财副总经理朱行保也认为,今年9月至10月的债市调整对银行理财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管理人对净值波动的管理能力也在增强,客户对这一波债市调整的态度相对平静。可见,客户对市场的短期调整的接受度也在提高。

中银理财副总裁戴赜认为,今年以来面对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理财产品仍然为绝大多数投资者实现正收益,净值化转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理财规模的波动正说明是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戴赜表示,理财行业规模正在逐步回升,从三季度数据来看,理财市场规模从二季末的25.34万亿元提升至三季末的26.08万亿;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从二季末的1.04亿提升至三季末的1.09亿。投资人群体增加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理财正在获得更多投资人的信赖。假以时日,市场的波动也会为更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所接受,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石会更加坚固。

“破净潮”冲击后,理财公司渠道沟通、客户陪伴、投资管理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目前来看,去年底“破净潮”给投资者带来的疤痕效应仍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投资信心尚未完全修复。冲击过后,理财公司的投资管理机制、风险把关机制和压力测试上有哪些变化?对此,信银理财副总裁孙建坦言,去年底接到客户的问询投诉较多,不过过了12月份,每个月的投诉量就非常少了。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调整了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主推低波稳健产品,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我们在渠道沟通、客户陪伴、客户利益保护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产品资产配置里面有多大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有多大比例的资产是可以通过平滑估值来实现净值的稳定。从渠道来看我们也是收获了较好的反馈,因此三季度以来在市场出现调整时客户的赎回情况相比去年底有了明显的改善。”孙建表示。

此外,在风险管理方面,信银理财也把产品净值回撤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系列产品建立了业绩基准指引,以风险预算为基础,通过给定一定的风险预算后,计算产品有多大比例的资产可以配置在高波动的资产之上,风险预算也是结合不同市场不同时期的变化而定。

在对理财投资的要求上,朱行保分享,投资首先是匹配客群需求,追求安全性;其次是确保投资策略的容量能够达到规模的要求,不会因为规模的快速增长稀释收益或出现与收益预期的较大偏差;此外还会有一些考核,确保把客户的获得感、认可度放在第一位。

负债端趋于短期化,理财公司如何把握短期机会并坚守长期目标?

与此同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监测到,顺应客户越来越低的风险偏好,理财产品久期明显缩短,存款存单等短期限的稳健低波产品、期限匹配的混合估值产品成为市场新的热点。

招银理财首席产品官郑福湘认为,理财产品负债端的短期化,一方面与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轮动周期高度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非标等长期限资产供给逐步萎缩、利率逐步下行的行业趋势相关。然而,在不断变化的热点中,不变的是客户对获取长期稳健回报的需求。因此,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在产品布局方面,需要把握好短期与长期、顺周期与逆周期、稳规模与调结构的平衡。

孙健认为,产品结构变化是债市波动造成的短期现象,后续假如债券市场重新处于稳定或上升区间时,客户也会慢慢回来选择中长期限产品。

不过,孙建也坦言,理财公司的产品久期集中于中短端是未来一个很大的挑战,对规模增长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因素,所以更需要理财公司在客户陪伴、渠道对接、底层资产深度挖掘、保持稳健运作风格上持续发力,实现长期稳健的共赢目标。

从实践经验来看,朱行保认为,短期产品特别是灵活申赎产品的客户集中赎回情况反而较少,因为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随时通过观察产品表现、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而长期产品,在封闭运作期内即使业绩不符合预期客户也无法赎回,到期后如果产品收益与投资者预期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容易出现集中赎回的情况。因此,当产品净值化以后,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所提升,通过产品申购赎回的灵活性增加客户的权益,来提升对管理人管理水平的要求,这个趋势在市场中未必是不好的现象。

另外,朱行保表示,对银行理财来说,产品主要配置固收资产,这类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收益是相对确定的,长短期的收益差已经充分体现在期限利差中。发行申购赎回更便利的产品也对管理人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能考验管理人资产端和负债端短期流动性的管理能力以及其他风险管理能力。

理财资金入市存在挑战,如何破局?

在监管推动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当前理财的权益投资依然存在一些挑战。

郑福湘指出,理财公司权益产品的发展,目前受到一些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制约:一是近两年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欠佳,权益投资发展有待市场环境配合;二是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总体较低;三是银行理财权益投研能力起步较晚,投研能力尚需时间积累和沉淀,包括在激励机制、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与优秀的头部公募机构还有一定差距;四是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尚存在一些政策限制。

谈及理财产品权益投资的出路,刘凯表示,理财产品定位和现阶段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惯性”,对理财产品权益投资有一定挑战。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上包含股票和权益类的基金或其他含权资产,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现阶段的认知还是停留在稳健性上,理财的主流客群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接受含权类理财产品。

刘凯指出,基于现阶段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对理财产品的认知,比较可行的方式是以绝对收益目标的方式来做含权产品,或能实现与公募基金差异化定位。同时借助周期性的行情,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面,当波动可控的绝对收益体验为客户所接受,赢得客户信任后,理财含权产品才会在收益和规模之间产生良性互动。

在权益投资未来的趋势方面,郑福湘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预计会演化出不同发展路径,并且更加聚焦投资者的获得感。例如,招银在今年5月推出了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产品,该产品侧重在个股层面深入挖掘,优选高股息、供给侧格局较好的优质标的,具备熊市、震荡市收益稳定、回撤小的特征。此外,上半年招银发行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产品,首推净值低于1.0期间不收管理费的模式,在业内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破净潮”后的疤痕效应如何应对?理财资金入市如何破局?南财理财通第七期策略会成功举办!

孙建表示,未来还是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尤其在一些适合中长期布局的领域上,会在市场偏弱但又有机会的时候做一些选择,主动拥抱资本市场的机会,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实现不同的收益目标。

面临当前资本市场情况,理财公司也需重点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从机构布局来看,戴赜从以下四点提出建议:一是将权益投资作为投研体系建设的重点,不断提升投研基础能力;二是不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通过积极通过调整资产配置,管理产品净值波动,改善客户持有体验;三是紧扣“十四五”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点布局扩大内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关领域,向政策倡导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四是不断加强与基金等同业合作,学习权益投研的经验,加强优质产品合作,抓住权益投资的机会。